江口都城咫尺间,两地相去半日还

江口都城咫尺间,两地相去半日还

3阅读 2024-07-12 06:20 文化

很多茶商都把广东江口和都城视作茶船古道线路上的关键节点,分别设置中转站,换装外运的六堡茶。

广东地区的夏季,随时可能遭遇倾盆大雨。在云浮市郁南县都城镇,一场豪雨冲散了午后的炎热,邓芝在家里泡开了一杯六堡茶,又开始和客人讲起以往的故事。

邓芝的祖父和叔公分别在广东都城镇和广西六堡镇经营着同发隆商行和英记茶庄,一个负责生产,一个负责销售,在上世纪50年代前掌控着邓氏家族的茶叶生意。这个家族生意做到最大时,其他茶商也要委托他们存放和运输六堡茶。

谈及家族昔日的辉煌,邓芝仍不禁眉飞色舞。如今60多年过去,同发隆商行都城总号早已易手多时,重建过后又变成了新的店铺,都城码头也已面目全非,但是,旧日影子仍留在了老人的记忆里……

江口设置中转站

贺江全长433公里,其中196公里流经广东肇庆市封开境内,在封开县城的江口镇汇入西江。

从广西梧州市六堡镇运出的茶叶,在梨埠镇或木双镇换装上木帆船,就沿着贺江顺流而下。梨埠以下的水道多湾,船行不易,过了封开县大洲镇更是湾急滩险。不过,这种状况到了江口镇后,将大为改观。

寂静的贺江

奔流不息的贺江流经江口镇直入西江,从这里开始,江面明显宽阔,水流变得平缓。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江口镇从古至今一直都是茶船古道的重要一站。据封开县的史料记载,从秦代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贺江上的战船、客船、商船、木排不断,经常停泊在各处水上驿站休息和补充给养。1921年,民国政府在封开县开办粮食中转站,将从封开和广西苍梧等地征来的军粮运到这个中转站,再通过贺江、西江运到肇庆、广州等地。

上世纪20年代西江上的木帆船

如今,江口镇三江交汇处的码头长达2000多米,沿岸的小型货运码头有20多个,江面上的小船密密麻麻,可以想见,新中国成立前水运最发达之时,江口镇码头熙熙攘攘、舟楫往来的热闹景象。如今虽然镇上一些古码头、水上驿站已经荒废,但走在江边时,码头旁边倒塌房屋的青砖、石块仍随处可见。

在江口镇,三江口码头旁就是东方一路,这条老街道现在仍然保留有大量老房子。这条老街道有着明显的广府建筑设计特征以一条街道为中轴,民宅修建在街道两侧,商铺民居一般为小门面大进深,三角屋顶,顶层铺设青瓦卸水。街里保存下来的老房子虽然大多已经破旧不堪,但结构依然坚固,从中可以看出当年建房时布局的紧凑,一派典型的岭南“竹筒楼,哔啪巷”(意思是巷子狭窄)构造风格。

邓明生住在广东肇庆市德庆县,但在上世纪30年代,他的爷爷邓英才为了接应顺水而下的六堡茶,从都城同发隆商行总号上来江口镇,在东方一路盘下了一家店铺,开设了同发隆江口分号,由妻子陈绍兴负责经营,专门用于六堡茶在江口的转运。这家分号的铺面楼房分为三层,一层店面建有用于堆放储存六堡茶的仓库,二、三层则用作居住。

如今江口分号已无踪影,但在邓明生的记忆里,这家分号的店面距离码头仅有20米左右,从贺江下来的船只卸运茶叶,然后换装上游地区所需的百货和日用品返航都极为方便。

“除了我奶奶照看江口分号外,阿爷邓英才最多时也在当地聘请了3名伙计帮打理生意。”邓明生回忆,当六堡茶在江口镇卸货后,他的奶奶就根据广州或南洋的订单,安排当地的大货船将茶叶转运至广东郁南都城老家,等都城总号需要运装的货装齐了,就一起拉去广州。

不仅是同发隆商行,其他很多在六堡产区里采购茶叶的茶商也在江口设有茶叶换装的中转站,譬如在同一时期经营六堡茶生意的苏氏家族,也在江口和都城设有接应的铺面。

茶商的货物从六堡镇一路运到江口后,就在码头上卸货换装到载重量达到数十吨的木制大货船,这种货船桅杆摇橹,平头长身,吃水超过一米,依靠风力航行,无风时则以人力摇橹划桨而行。大货船换装好货物后,即沿西江而下,经过近40公里的水路到达郁南都城,在都城码头把当地需要运装的货装齐后,再下广州。当然,也有大货船到了都城码头后,由于要继续等货,于是就将船上急需发出的货物再次换装到能够即时起行的花尾渡或其他船只之上。

运茶用上花尾渡

广东云浮市郁南县都城镇距离江口镇不远,却是茶船古道线路上又一个重要的节点。

都城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中游南岸,是两广水路出入要冲,如今上航可达广西梧州、南宁等地,下航可达肇庆、广州、珠海、中山、江门等市,常年可通航千吨以上的船舶。但在当年,西江界首至都城河段水沙条件复杂,浅滩相连,礁石密布。

上世纪20年代西江河段一处码头边停泊的小船

因此,从江口到都城,短短几十公里水路,若是天气好,水情正常,半日之内就可到达。但遇到秋冬水浅时,从江口而下的木制大货船仍然需要小心行驶,以免出险。

上世纪50年代以前,都城码头商贾云集,商贸昌盛,有“小广州”之称。如今,在郁南县城所在的都城镇里,骑楼风格的老建筑依然比比皆是。

当年,邓英才在都城镇开设了同发隆商行总号,并亲自负责管理,专门接应从广西苍梧梨埠镇运茶而来的冬瓜船,以及从江口镇同发隆分号发来的货船。解放前后,广州或南洋的许多商人来到都城,与邓英才洽谈生意和挑选货品,看到合适的六堡茶,就用花尾渡拉往广州大沙头码头,一时之间运不走的茶叶则存放在同发隆商行都城总号的茶叶仓库里。

说起茶船古道,运送六堡茶的花尾渡值得书写一笔。自清末民初起,机轮动力的花尾渡出现在西江上。直至解放前,花尾渡一直都是西江流域最重要的客货运输船只。

1.江口镇东方一路上至今还保留着大量岭南旧建筑

2.同发隆江口分号昔日的码头如今已经面目全非

3.如今的郁南都城码头

花尾渡是一种拖驳船体,前方由一艘小电动轮船作为拖轮,拖动后面的大型木质客货驳船。驳船是平底的浅水船,长约40米、宽20米、高10米,楼高多为三层半,亦有四层半的,分客舱和货舱两部分,一艘花尾渡可载客200多人,载货几十吨。花尾渡的得名,皆因其驳船的船头彩绘有一只“镇魔压邪”的貔貅,船尾彩绘有艳丽夺目的海棠、牡丹、龙凤、麒麟等奇花异兽。在西江上,花尾渡是一道炫目的流动风景。

邓芝还记得,解放前后都城码头有两条花尾渡,分别是郁南号和合昌号,每条花尾渡载重量达上百吨,从都城运往珠三角地区的山货都由这两条花尾渡负责。

如今都城码头边上依然船只如鲫,但当中已经没有了花尾渡的踪影,而茶船古道的踪影,也只能残留于老人们的记忆里了。

来源|《茶船古道》 作者:赵洋、龙天传、苏爱清、杨麦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2024年贵阳市第三届“筑城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茶艺与制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